石門古戰場

 沿199號縣道進入牡丹鄉,隨即映入眼簾的便是壯麗的石門峽,兩山相對的石門天險,排灣語稱為「macacukes」,有相互支撐之意,另引申出抵禦外侮之意涵。石門古戰場,山勢巍峨,地形險要,由北側的石門山及南側的五重溪山夾峙而成的斷崖絕壁,狀似門戶,故稱為石門。這裡就是牡丹社及高士佛社原住民對抗日軍入侵的古戰場,寫下台灣近代史上著名的「牡丹社事件」。

        西元1874年,日本藉口「琉球漂民事件」出兵台灣,與台灣原住民發生激烈的戰爭,排灣族人據石門天險以槍枝、石塊抵禦日軍的攻勢。牡丹社頭目aruqu父子等多名原住民戰士在「石門之役」中奮戰而亡。數日後,日軍開始另一波強大的攻擊,兵分三路進攻牡丹社及高士佛社,放火焚燒屋舍,原住民遁入山林間展開游擊戰,日軍士兵因水土不服開始病倒,遂與原住民商談停戰,結束雙方的爭戰。在這裏,你可以沿著石門山與牡丹社事件紀念公園的步道拾級而上,領略百餘年前原住民先人據天險奮勇抗敵的故事,回想這改變台灣命運關鍵的歷史-「牡丹社事件」。

景點介紹

清朝末年政治腐敗,中國遭到列強宰割的危機,台灣是面太平洋的門戶,同時又是我國東南沿海的屏障,日本早已虎視耽耽。一八七一年日本人假藉商船船員遭原住民殺害,發兵征戰在石門與當地排灣族展開激戰,牡丹社和高士佛社的原住民據此石門天險,奮力抵抗,締造單日死傷五百多人的豐碩戰果。日軍於後改採游擊戰術,兩面夾攻,使原住民英勇抗日之戰,功虧一簣,抵抗日軍的阿祿頭目等廿多人,當場成仁,部份被俘之眾,也被割下頭顱帶回總部示眾,這種殘暴的行為使得全國同胞極為憤慨,抗暴活動也陸續在各地蔓延。此即有名的「牡丹事件」由來。

民國42年10月由張山鐘先生所提「澄清海宇還我河山」石碑,用以悼念當年死難原住民英勇事蹟。遊客至此除可憑弔舊日外,登上虱母山頂眺望、石門村、四重溪風光盡入眼底,視野甚佳。

景點資訊

交通路線:
(一)沿台1線南下(屏鵝公路),行至車城 (派出所/農會)時,左轉沿199縣道經過四重溪後可到達牡丹鄉,石門古戰場即位於本 鄉與車城鄉交界處。
(二)另可由枋山鄉楓港左轉台9線往台東方向,到屏東及台東交界的壽山卡右轉199縣道南下,過東源村、牡丹村後續行可抵石門村,再往四重溪方向前行可達石門古戰場。
(三)由墾丁、滿州遊客可沿台26線北上,行至車城 (派出所/農會)時,右轉199縣道可到達牡丹鄉。

開放時間:

08:00~17:00;其餘時間請勿進入

相關票券/折扣優惠